“创建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共享体系,开辟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4-09-30

    2014年9月9日,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在日前公布的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我校地理科学学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申报的“创建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共享体系,开辟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地理科学学院郑祥民教授为第一完成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特色和关键环节。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差异显著、自然要素复杂多变,而传统的高校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由于实习资源区域的局限性、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局地性、跨区域实习指导教材的缺乏和后勤保障的制约等原因,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导致学生在感悟地理学知识系统性与全面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学术潜力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阻碍,长期以来成为地理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难题。实现跨区域系统性野外实践教学一直是几代地理教育家们的夙愿。

    有鉴于此,2009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现有7个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策划并连续组织了5届大规模、多高校、跨区域的地理学联合实践教学,先后有25所国内地理学主要高校(包括香港和台湾)共计350余名学生和150人次教师参加。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以跨校野外实践教学优质资源整合和高水平师资共享为宗旨,以学生高强度、高综合、系统性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建成基本覆盖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典型自然地理单元和人文地理特色的实践教学共享资源体系,实现了名校名师资源的跨校共享,出版了系列野外实习指导教材,建成了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规范了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搭建了地理学青年教师野外教学技能提高的平台,构建了组织严密、运行高效的后勤保障机制,为培养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新途径。

    联合实践教学,通过“整合野外共享资源、创新实践学习模式、构建联合教辅平台、确立运行保障制度”途径,实现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极大提升,激发了学生地球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开创了我国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新模式。据统计,参与学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包括SCI检索)208篇,超过95%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参与学生的学术发展潜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已充分凸现。

    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战略要求,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经费支持,也受到同行专家和社会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在国内地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野外实践教学中起到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