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九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十年来,他四次召开座谈会,从“推动”“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到“进一步推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谋篇布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在今年10月12日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是推动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重要支撑,更是解决长江流域发展系统问题的重要抓手。华东师大近日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据悉,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9次对外发布。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九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长江经济带发展进入新阶段
发布会上,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指出,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指数计算、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趋势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级城市大数据,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与阈值,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
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是,南昌长江发展座谈会后,长江经济带发展进入新阶段,重视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重视前期规划方案的落实见效,成为政府新时期工作重点。
为此,长江指数研制团队将“对外合作指数”列入2023年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突出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能力,以及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
长沙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自2020年后再次回归十强。
湘潭、淮南、新余、益阳、淮北、广安、毕节、邵阳、荆州、随州则位列排行榜的后十名。
曾刚教授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表明,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
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宁波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
昆明、常州、贵阳、舟山、南昌等36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
普洱、自贡、郴州、宜宾、株洲等3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
亳州、巴中、资阳、铜陵、阜阳等1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
娄底、眉山、湘潭、淮南、新余等12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同时,2023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5.33分,比2022年增加了2.42分。2023年综合协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2年的37座增至65座,达到110座城市总数的59.09%,相比于2022年增长25个百分点。
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两大问题:
(1)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协同动能开始形成。
(2)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长江下游地区是协同发展能力高值集聚区,中上游地区则相反。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不二选择。
针对区域发展的现实瓶颈与短板问题,曾刚教授建议尽快启动以下五大方面行动:
(1)着力打造长江生态共同体
(2)大力发展长江绿色经济
(3)扎实打造创新共同体
(4)构建开放共同体
(5)优化区域协同融通治理体系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们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指数(2023)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点评,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秦大河;上海市原副市长、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胡延照;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祁彦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副组长、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盛毅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成金华教授;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红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城市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罗国振教授等专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今年的指数在之前八年指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考虑了跨域跨界协作与共同富裕的维度,系统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支撑四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这一指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引领性的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评价指数。
| 媒体关注
新华社客户端|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发布 上海龙头作用显著
人民日报客户端|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发布,长三角城市群领先
人民网|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在沪发布,上海杭州南京居前三
中国新闻网|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在沪发布 上海龙头作用显著
看看新闻| 长三角日历 202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发布 上海连续九年位居第一
看看新闻| 202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在沪发布 上海连续九年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