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开展教职工学习——专业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发布时间:2020-04-03

       3月25日下午1点,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以“专业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落在实处”为主题的教职工线上政治理论学习。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共谋课程思政新发展。
        3月25日,由校教务处牵头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线上研修活动如期举行,活动邀请了学院副教授张勇、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姜晓东和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欣共议理科课程思政。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作为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一直非常重视,本次教务处的线上研修活动,汇聚了全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果的老师,对教师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下午1点,线上研修准时开始。
        张勇首先以“课程思政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环境问题观察MOOC与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为题展开分享,张勇从环境问题观察课的开设初衷、开展的形式和主要成效等方面开始讲解了,很好的诠释了如何上好一门实践课程、如何制作MOOC的技术分享以及对在线课程的推广和思考。姜晓东以“‘星空模式’: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为题,以两门生物课程为例,分享如何依托国际教材讲授学科知识体系,构成“天空”背景,以中国学术研究突破,形成“星星”亮点,构建课程思政“星空模式”。  李欣紧密结合疫情背景,讲解了围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线上活动融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设计。
        近2个小时的线上研修活动对学院每位参会老师来说都是收获满满,通过三位老师的讲解,能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切以教学和学生出发”的赤忱,也能感受到要做好课程思政,就要以立足学科之本,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特点,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思政体系,从而充分体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和职责。

1

学院张勇老师以环境问题观察课为例介绍课程思政设计

        学习会后,老师们给学院党委发来学习体会。老师们表示通过聆听朋辈的分享,愈加意识到自己的课程中还需多多学习,投入精力,加强课程设计,丰富课程内容,让同学们能通过课程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想。韩骥结合学习对分享者的课程设计有自己的深入体会:张勇老师的课程感性结合理性,实践中融合理论,思政水到渠成;姜晓东老师的课程西方教材为主,中国案例为切入,思政自然融入;李欣老师的大学物理中应用了差异化教育、启发式教学,高阶的思政体现。刘敏非常佩服姜晓东老师对课程全心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设计。姜老师在使用西方教材的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坚定同学们的中国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形成课堂听课(教师授课)-讲课(学生研讨)-写作(微信)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评价和创作的高阶能力,真正做到了课程思政的“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李媛媛认为老师们无论是将思政融入到专业实践课程,还是融入到理论课程或通识课程中,结构上都达到了有机结合。既感受到了“又红又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星空模式”等思政思想,又学习到在课程中融入思政的新切入点,如对国外教科书对认识中国有误导的案例的正确看法和引导、中国在科学上奋起直追的精神、用科学的知识思考疫情事件等,这次线上学习活动对于自己在课程中更好的融入思政元素有了新启发。
       学院党委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借力云端,共享优质资源,在学习中促提升。面对新情况,学院党委将进一步改进教职工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性。结合学院中心工作,丰富学习内容,带着政治责任学、带着岗位需求学、带着具体问题学,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让理论学习成为实际工作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