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地学部党工委邀请城区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为地学部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认识---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报告,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专题学习。地学部党政领导班子及广大师生党员共160余人现场及线上聆听报告,科技处党支部党员同志也参加此次报告。报告由地学部党工委书记刘婕主持。
报告会场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杜德斌教授从自身长期从事的创新研究与高校战略发展出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提到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十四五”各项规划任务首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谈了思考体会。
杜老师回顾大国争霸历史,认为科技领先成为决定大国竞争胜负的关键。“大国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竞争。历史上看,这种竞争往往会促成世界重大技术变迁,乃至技术革命。”
杜德斌教授作报告
“十四五”规划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杜德斌教授对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行重点阐释分析,对比了全球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全球PCT专利申请量、华为研发投入与新增授权专利、硅谷地区研发支出十强企业等数据,认为企业是科创中心形成的决定性力量。
在新发展形势和新规划任务要求下,大学应该做什么?杜老师认为大学应有新定位与新担当,应承担“人才培养高地、知识创新源头、创业推动者、发展引领者”重要角色,全面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创新文化与学风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进一步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优势,更好承担起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重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切实提供支撑。
此次报告对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科技创新内容进行了专题学习,从大格局大视角分析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大学在新变局时代应当承担的角色,内容与科技工作、育人工作息息相关,为地学部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启发。讲座环节结束后,杜老师与参会师生针对科技发展与创新问题进行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地学部党工委未来也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为地学部师生工作与学习提供新的看法与思路。
地学部师生提问交流环节